商城县县长周哲代表:走好生态之路 建设幸福商城

发布时间:2013年01月28日 浏览量:5915

    聆听了省政府工作报告,我感到有五个明显的特点:一是清醒忧患。透彻地分析了全省发展的不足和问题,指出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,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
    二是务实发展。积极埋头苦干,不事张扬,务实求进,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打基础、管长远的事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,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完成了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审批并开工建设。

    三是持续提升。全县突出扩需求、创优势、破瓶颈、惠民生,实现生产总值3万亿,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,财政总收入达3282.8亿元,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040.6亿元,支出5006亿元。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茅、中部第一。

    四是统筹协调。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,统筹经济全面发展。突出“两轮驱动”,一手抓新型农村社区,一手抓产业集聚区,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。“三化”中的新型城镇化是河南创造出来的,河南的“三化”协调,为十八大刚刚提出的“四化”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借鉴,走在了全国前列。

    五是重在为民。五年里每年都实施十大民生工程,办了很多摸得到、看得着、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、衣食住行医教保等实事好事。五年投入基础设施1.4亿元,完成了一批打基础、增优势的重大项目。

    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,结合商城实际,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继续以“四个重在”为实践要领,坚持走生态立县、科学发展之路,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、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农业现代化“三化”协调科学发展,着力实现山川秀美、生态宜人、经济振兴、文化繁荣、法制健全、政治清明、保障完善、社会文明,加快推进幸福商城建设,力争让全体人民都过上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的现实幸福生活。为此,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

    一是坚持生态立县。把优良生态作为幸福商城的基础,将生态作为民生来看待,积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,带头实现领导方式转变,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。加快生态建设,大力开展植树造林,实行全域禁伐,让生态环境更宜人宜居。加强生态保护,加大治违治乱力度,实施连片综合整治。积极加快生态茶园、油茶基地建设,形成区域生态经济特色。立足全县生态优势,积极促进生态资源优势综合利用。以生态山水为引力,以生态文化为内质,将全县整体作为一个旅游产业集聚区,培育壮大旅游经济,逐步把旅游业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生态示范产业。围绕旅游产业集群发展,统筹工业、农业、三产服务业提升,加快推进观光工厂、休闲农业建设,促进茶旅游、文化旅游、休闲养生等特色旅游发展,构建互补融合、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格局。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度高、综合带动能力强的特点,加速交通、商贸、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提升。发展信息咨询、养生养老、中介服务等新兴业态,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。

    二是坚持开放带动。把开放带动激发内生动力的总开关、作为促进发展的总引擎,持续完善开放平台,优化开放结构,进一步拓宽开放空间。把开放招商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,持续不断地为“三化”协调提供充分的要素保障,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动力支持。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,扩大工业领域开放。促进资本下乡,扩大农业领域开放。完善旅游规划,实行旅游资源打包招商,扩大旅游三产开放。更加重视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领域的开放,搭建融资平台,创新民间投融资机制,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基础产业、公共设施、社会事业、金融服务、商贸流通等项目领域。以产业发展为动力,促进农民就业,增加财政收入,做大经济总量,实现富民强县。

    三是坚持城镇化引领。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力抓手,尊重群众意愿,加快形成县城、乡镇、新型农村社区一体化的三级规划体系。结合山区县的地形特点,突出乡情村情,因地制宜,合理确定人口社区规模,形成产城融合型、旅游景区型、中心村集聚型、整体迁建型社区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新型农村社区。在保障农民的原有宅、林、粮补、养老等权益基础上,结合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,像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黄柏山社区一样,采取“统一规划、统一模式、统一建设、统一安置”的方式,把景区的农户集中搬迁居住,把产业办在农民家门口,实现就近就业、就地城镇化。进一步创新社区管理模式,推行社区居民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,健全社区服务平台,为群众提供更贴心的公共服务。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,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不断实现农村生产发展、生态优良、环境优美、生活低碳、社会文明。

    四是坚持民生优先。把政府工作成效和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上,让经济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。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,加速人口向中小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有序转移,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。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,积极增强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,实现农民向技术工人的转变。发挥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,进一步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、集约化水平,实现传统农民向“职业农民”的转变。实行公共财政向民生项目重点倾斜,把全县公共财政的70%以上用于民生支出,办好柴米油盐酱醋茶、衣食住行医教保等民生大事。引导农民在参与合作社发展、土地流转入股、从事三产服务等方面多元化增收。把教育培训作为最大的福利,作为提高人口素质、改变贫困面貌的重要途径优先发展,进一步彰显“大别山下状元县”的美名。克服财力不足,进一步把保障安居性工程建设与服务性商业用房结合、与共有产权房结合、与棚户区改造提升结合,实现“以商补公”、租售并举,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。克服山区地质构造复杂状况,加快农村公路建设,不断提高通行出行条件。最终实现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。(完)